第二百二十七章 祭祖二(2 / 2)
7、祭祖心态
中国人多承袭了祭祖的传统。祭祖是基于很复杂的心理作用。其心态有以下三种:
﹙1﹚由于对亡灵的惧怕,惟恐若没有好好祭祀祖先,他们就会作祟并惩罚子孙。
﹙2﹚为着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荫庇子孙,并为子孙解决难处。
﹙3﹚受儒家影响,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8、清明祭祖
﹙1﹚对祖先的怀念。
在清明扫墓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报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人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人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人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2﹚道德信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人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人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人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节祭奠先人,寄托对逝去的先人的哀思,是人之常情,况且,从二零零八年开始,国家还专门调整节假日,把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假日中,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人民意愿、尊重传统,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祭祖这一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传统的清明祭祖形式却不好,与人们的时代不相符合,同人们倡导的“四个文明”不合拍。
一是违背环保的理念。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几天里,特别是在城市中,时常见到路上人们祭奠时遗留下的纸灰和各类贡品,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也增添了环卫工人的负担,而且,烧纸时烟火四起,污染空气。二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烧纸磕头、三跪九拜,本来就是迷信的东西,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提倡科学,用文明、科学的形式也一样可以达到祭奠先灵的目的。三是存在着安全隐患。清明节正值春季气候干燥风大的时节,在野外烧纸,极易引发火灾,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全国每年清明节烧纸引发的火灾事故就达近万起,损失相当严重。当前,全国上下都在齐心协力创建和谐社会,清明祭祖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此,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应该大力提倡清明节要文明祭祖。
﹙3﹚文明祭祖
清明节文明祭祖的形式越来越多,也日益得到人们的赞同和认可。这些形式包括:
一是默哀。在先人陵墓前严肃地鞠一个躬,静静地默哀,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和思念之意,既简单又庄重,不失为清明祭祖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形式。
二是植树。更多的群众改用植树的方式寄托对故人的哀思,高雅。其实,对先人最好的祭奠形式,还是继承先人遗志,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关爱家庭成员,与家人和睦相处,和和美美过好每一天。相反,如果整天吊儿郎当,吃喝嫖赌,打红闹黑,却忘了在清明节给亡去的先人祭奠,要是那样,无论烧多少纸钱,摆多少贡品,先人的在天之灵,都不会安息的。
9、网上祭祖
网上祭祖是21世纪后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祖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己逝亲人。
网上祭祖不悖于传统祭祖方式,只是传统祭祖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祖活动,网络祭祖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
各类祭祀网站上用户可以自主创建纪念馆和网上陵墓,可以直接用鼠标点击和拖拉“供品”和“祭品”,模拟完成动作逼真的献花、点烛、烧香、献祭品等传统祭奠活动;也可以敲击键盘发表留言、追忆文章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