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不能够推广(2 / 2)
在下面视察了大半个月的杨嗣昌,坐在大堂。
苏天成、朱审烜、朱由菘、洪承畴、蒲开强、左孝虎、谭宗亮等人,都在巡抚衙门。
徐尔一坐在杨嗣昌的旁边。
“苏大人,晋王殿下,小王爷,诸位大人,本官到下面去看了看,情况确实可喜啊,本官可以肯定的说,陕西裁撤卫所军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军士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军官正在培训,完全改变了面貌,其余的事情,本官不想总结了,徐大人写出来了奏折,皇上和内阁已经知晓,本官就是有些不明白,这四千多军官,是怎么训练的啊,如何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啊,还请苏大人和晋王殿下给透露点诀窍啊。”
苏天成看了看朱审烜,意思是朱审烜来回答这个问题。
朱审烜没有客气,这次负责裁撤陕西境内卫所军队,他建立起来了很高的个人威望,也极大的提升了自信。
“大人,其实这也没有多大的诀窍,关键在于统一每个人的认识,让他们明白自身的职责,告诉他们陕西废除了军官世袭制度,一切都要靠本事获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军人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上对皇上效忠,下要成为百姓的保护神,军人的荣誉至高无上。。。”
杨嗣昌听得很仔细,尽管说这些话语,奏折里面也是有的,但亲耳听见了,结合亲眼看见的事实,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晋王殿下的意思,本官明白了,看来军队建设,还是以认识为重啊,也就是徐大人在奏折里面提到的统一思想,本官以为,做到了这一点,军队的建设,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了。”
说到这里,杨嗣昌终于点到了正题。
“皇上令臣到陕西来,主要目的,就是总结陕西裁撤卫所军队的经验,而后在我大明朝推广,本官看了陕西的情况,感觉到皇上的旨意是可行的,不知道苏大人、晋王殿下、小王爷和诸位大人,有什么样的建议。”
苏天成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
“大人,下官以为,目前还不能够在我大明朝境内,全面裁撤卫所军队。”
“哦,苏大人为何这样说啊,要知道,朝廷每年为了军饷的拨付,不堪重负,皇上也为此深感忧心啊,若是能够裁撤卫所军队,重新组建军队,一来可以节约开销,二来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这等的好事情,如何不能够推广啊。”
“裁撤卫所军队,牵一发动全身,必须要兼顾到方方面面,不能够单纯的为了裁撤而裁撤,那样做必然要引发我大明的动荡,如今我大明并非高枕无忧,内有流寇,尚未完全剿灭,外有后金和蒙古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动侵袭,损害我大明的利益,故而我大明的最大任务,依旧是民生问题,其实陕西裁撤卫所军队,最为重要的还是在民生建设方面,做出来尝试。”
杨嗣昌点点头,这方面他有些认识,但要说最为主要的还是在民生建设方面,他确实有些不理解。
“大人,陕西卫所军队,占有大量的官田,这些官田的赋税沉重,但并未用于民生方面,老百姓从中得不到任何的利益,因为流寇的骚扰,致使大量的官田抛荒,军士大量逃亡甚至是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陕西裁撤卫所军队,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将诸多的官田,悉数分给农户,让耕者有其田,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稳定农民,也稳定了被裁撤的军士,接下来府州县巡检司的建设,也是从减轻负担方面考虑的,衙门裁撤大部分的衙役,将这些开支,倾斜到巡检司,巡检司军士拿着军饷,不准敲诈百姓,这就形成了一种制度,让老百姓不会受到骚扰,让他们安安心心的种地,缴纳赋税。”
“陕西一地,老百姓极为贫困,采取这等的做法,能够很快的得到他们的支持,士绅富户因为遭受了流寇的骚扰,能够稳定下来,也是求之不得,这种氛围之下,裁撤卫所军队的事情,得以实施和推广。”
“可其余很多地方,情况并非这样,若是不能够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步骤的裁撤卫所军队,必将引发动荡啊。”
杨嗣昌频频点头,看到了陕西的情况,苏天成的这些道理,他很容易理解。
“苏大人以为,什么时间裁撤卫所军队合适啊。”
“下官以为,剿灭流寇,老百姓安居乐业,我大明内部稳定之后,方可有步骤的开始裁撤卫所军队,重新组建新军。”
“新军,嗯,有道理,本官会向皇上建议的,本官看,这陕西重新组建的军队,就称之为新军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