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迟来的部署(1)(2 / 2)
天津官驿,这里成为了苏天成临时的行宫。
苏天成没有那么多的要求,更不需要什么排场,官驿除开守卫的军士多一些,其余没有任何的变化,盛行南方的吃喝之风,也被很有效的遏制住了,这主要是因为苏天成和江宁营带头,制止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就连苏天成登基的仪式,都是趋向于简单的,上行下效,官吏开始变得节俭,老百姓一样知道节约,这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国力,要知道大晋朝廷的官吏,俸禄是不少的,用来大吃大喝,基本能够承受。
大晋朝廷的所有丞相,都集中在这里了,参与讨论的还有户部尚书苏天浩、兵部尚书兼任都督府都督卢象升,工部左侍郎李觉斯。
朱审烜在明确了需要进攻京城,一举摧毁大明朝廷的建议之后,接下来发言的是苏天浩,苏天浩只要是禀报户部存银的事宜,也说到了户部目前的困境。
新的赋税制度贯彻落实下去之后,户部的事情太多了,人手就显得严重不足了,土地全部都收归朝廷所有,按照要求征收赋税,这对于增加朝廷收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商贸赋税已经成为了大晋朝廷赋税收入的支柱,但整个的南方,除开山东全省,应天府,浙江和福建部分地方,其次就是属于新成立的江苏省的扬州府、苏州府的商贸赋税高一些,其余地方还是难以征收到大量的商贸赋税,毕竟商贸在这些地方,还是发展滞后的,但需要开销的银两是不少的。
苏天浩还直接对皇上的开销提出来了异议,按照历史遵循的规矩,皇宫是应该有着单独的收入的,至少在赋税里面,应该划出来一块专门供皇宫的开销,可惜皇上不同意这样做,皇上也和百官一样拿着俸禄,更加稀奇的是,皇后娘娘和诸多的贵妃娘娘同样拿着俸禄,这些俸禄悉数都是从户部开销的,就更不要说皇宫里面的太监和宫女了,这样的制度有些大不敬,虽说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的俸禄标准,有章可循,可没有谁真正这样执行过,在苏天浩看来,天下都是皇上的,开销银两的事宜,岂能被束缚住手脚。
故而苏天浩在皇宫方面的开销,还是专门开了口子,朝廷开销需要重点满足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江宁营的开销,另外一个就是皇宫的开销。
苏天浩这样做,也是得到了朱审烜的支持的,毕竟他们和皇上都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若是皇宫里面的开销都出现问题了,大晋王朝的脸面岂不是没有了。
苏天成说完之后,杨嗣昌说到了诸多的政策贯彻落实的情况。
落实的最好的是赋税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将商贸赋税作为单独的一块提出来,这个政策贯彻的非常好,也是因为有了山东的先例,其余地方按照这个制度来实施,全国上下一个尺度,基本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落实的有些艰难的是土地制度,所有土地收归朝廷所有,这个制度的推行遭遇了很多的阻力,甚至出现了流血事件,但最终还是基本落实了。
杨嗣昌亲自抓这件事情,刚开始也是不理解的,可到了后来,他终于明白了,采用这种办法,能够最大程度的遏制土地兼并的事宜,老百姓都有土地可以耕种了,朝廷的赋税也就能够得到保证。至于说发展商贸的作用,通过山东、浙江、福建、江苏、应天府等地的实际情况,他也发觉了,因为大型作坊的兴起,以前滞留在村镇的农民,不少人都进入到作坊里面去做事情了,都有了基本的收入,能够保证生活了,这也令村镇的压力大为减少了,老百姓想到的事情,都是好好耕作土地,好好的到作坊里面去做事情,好好的过日子。
通过这样的办法,最大程度的稳定了农民,也稳定了商贾。
有些问题的是士大夫与士绅阶层,这些人意见很大,认为以前的制度遭遇了破坏,朝廷将耕地收回来,明显就是与民争利,商贸交易充满了尔虞我诈,如此下去社会风气将要遭遇到毁坏,加之他们的利益也明显遭受到了损坏,所以还是一个不大稳定的阶层。
但士大夫之中,聪明人也是有的,看见商贸的兴起,他们索性开始加入到商贸之中,与一些商贾联合,兴建大规模的作坊,通过做生意赚取银子。
杨嗣昌说到这些的时候,最大的担心,就是朝廷是不是能够很好的管控商贸交易,毕竟很多的大型作坊兴起了,一些作坊吸纳的做工之人,超过千人了,若是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是不是会成为矛盾源等等。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