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雾尽花开(二)(1 / 2)
郭之奇的祖上是福建莆田人初迁居潮州先是在海阳县登云都定居后来到了郭诚时才迁到现在的揭阳县城东关的。那位郭诚往下传四代人就是郭之奇的父亲郭应试其人做过州同知生有八子郭之奇排行老二族中的兄弟便多有称其为二哥的。
算起来郭家在揭阳已逾百年在本县士林当中颇具影响力即便在整个潮州也是小有名气的。当年郑成功、郑鸿逵和陈凯先后经营潮州对郭家也是持着拉拢态度的。
不过政治上的斗争派系二字是至关重要的。郑氏集团与粤西文官集团之间的龌龊不断郭家这边虽说未有与郑成功、陈凯闹出过什么大的不愉快但是此一番陈凯摆明了是在拉拢广东本省的有力人士那就断不能让陈凯得逞了因为一旦陈凯得逞郭之奇在广东官场上的影响力就势必会下降甚至更有被架空的危险存在。
在粤西的琼州府和肇庆府北部、在粤东的潮州府和惠州府、在粤北的韶州府和南雄府乘着船、坐着车受邀的地方人士纷纷向广州涌来。这些人当中每个人、每群人怀的心思基本上就没有完全一致的如郭家兄弟这般的亦是不乏其人只是绝少有如郭家兄弟这般打定了主意的。
会期定在十一月的中旬越是接近时日进入广州的受邀人员就越多。待到临近会期的十一月上旬广州城里来自广东各府县的地方有力人士们已经成为了城内的一道新的风景线了。
“陈抚军这一次相邀也不知是所为何事啊。”
邀请函上陈凯并没有明言此番大会所为者何只说是共商复兴大计。所谓复兴大计具体为何甚至哪怕只是个大概的方向和轮廓陈凯都没有提到过哪怕一丝一毫。
这无疑引起了受邀人员们的猜测乃至是揣测。其实也并不仅仅是受邀人员即便是那些与这一次会议全然无关的寻常百姓风闻了一些只言片语也同样免不了要疑惑于陈凯的打算。
酒楼中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的各色人物们畅谈着彼此间的看法。;有的以为大战刚刚结束广东的军粮、军饷不足是要向各府县劝饷的;有的认为前不久明军收复南赣但是广西东部却同时沦陷了现下战略形势如斯所以陈凯要团结广东地方有力人士的力量来对抗洪承畴;还有的觉得陈凯此举是要谋求两广总督的官位在如今郑成功设六官制度集权的当下便要狭民意以动朝堂……
“夫君现下守口如瓶捂得越紧旁人就越是想要知道真够坏的。”
好奇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陈凯这等动不动就能折腾出些新玩意儿的家伙于旁人看来期待感就要比其他人更大上良多。此间郑惜缘自然很清楚陈凯下一步到底要做什么不过对于那些平日里有所交往的高官、大帅以及世家大族家的女眷们对于那些有意无意的探口风她却一如陈凯那般不肯透出那么一个字眼儿端是一个夫妻一体。
可是私下里郑惜缘却已经不止一次谈及过了她的想法多是些为陈凯的担忧因为陈凯这一次的目的是要将把这盘以天下为局的棋盘彻底掀翻在地类似的事情前人并没有做过或者说是并没有如他这般深入会否成功其实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放心吧无论现在他们都是何等心思等我把这场戏的幕布揭开的时候肯定能够吓他们一跳让他们感到不虚此行。”
陈凯是一如既往的信心十足轻抚着郑惜缘秀发嘴角轻轻挑起旋即便重新回到了书房为他此一番的计划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很快的会期已至按照邀请函上的写明受邀人士们一大早就纷纷赶往会场。那里并不是某一处衙署也不是城内诸如镇海楼、拱北楼之类的地标性建筑。从大东门出了城不远有一座曾经的军营最初是驻扎广东抚标的直属营那里有一个占地面积颇为不小的校场铁人军就曾以此地作为最主要的训练场现在已经被整肃成了露天会场。曾经的点兵台下以翠竹为梁柱、以布匹为灰瓦的棚子为下面一排排的座椅遮阳。
郭家兄弟抵达此间凭邀请函可由一人入内年长的那人向稍微年轻些的点了点头便自行持邀请函进入随后与几个同样从潮州来的士绅凑在了一起结伴进入了那露天的会场。进入会场的人越远越多空余的座位也在不断的减少。不知过了多久会议即将开始的钟声正式敲响除了一些匆匆忙忙的再往此间走来的以外整个会场都已经被坐得满满当当的了。
“咦陈抚军怎么还没有到啊?”
“封疆大吏晚到一些很正常啊。”
“阁下怕是有所不知陈抚军从来都是最守时的早前在潮州邀请士绅、官员会晤历来都是提前抵达的从未有如今日这般时辰过了已经一刻钟却还没有露面的事情。”
说话之人讲的是潮州的事情其人却是个广州籍的士绅。不过他当初是曾跟随陈凯前往潮州寄居的在潮州时也曾补过一任县丞的职务若非是转年其父病故他按例丁忧了的话没准儿现在已经是府一级的官员也说不定呢。
此间他为身旁的那个来自于三水县的好友讲述着一些过往的旧事亦是引来了周遭之人的侧耳倾听。会场上对陈凯有所了解的人物实在为数不少很快的对于这一次的例外的窃窃私语便越来越多此间的嘈杂也不可避免的随着参与讨论的人数呈几何倍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大。
不过这样的议论没有持续多久很快的随着一声高亢的通报过后陈凯便在议论迅速消失于无形之中大步流星的登上了那座只有一个座位的点兵台。
“学生(小人)见过抚军老大人。”
有功名的士绅拱手行礼没有功名的商贾、豪强们则直接拜倒在地。随后陈凯站在台上一句免礼同时掌心向上的双手向上缓缓抬起台下的与会人员们便在敬谢之中重新站起身来。“诸君请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