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平准均输(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 !
与之前相比,赵氏的官职可谓面目全非。
赵无恤在主管农业经济的“治粟内史”之下,设置了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以及盐、铁两长史。
七人爵为下大夫,其中籍田令丞又被称为“大农丞”,由鲁国人樊迟兼任,铁官则干脆是个女人:越女莫邪。去年,她从鲁国桃丘来到了赵氏邯郸,因为那里发现了一处大铁矿,无论铁矿的质量还是数量,都远优于鲁地。
女人做官,而且一来就是大夫,这是前所未闻的事情,但众人也没有反对的借口,因为赵氏的冶铁锻铁体系,几乎是莫邪一个人撑起来了。她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并将其不断改进,这才有了今日铁官遍布郡县,赵氏之铁已经和南方金锡并列的局面。
除了吸引众人目光的铁官长史外,太仓和均输、平准三令丞,则是低调上任的。
所谓“均输”,就是调节各地物资,赵氏的税赋依然以实物税为主,除此以外,各郡县的特产也会作为贡品运入邺城。这种做法是封建时代的遗留习惯,正所谓“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领民自然对领主要有所贡献,被视为天经地义。
但此举有很多弊端:须役使大批农民运输特产,民户不堪其苦;长途运输,贡品难免受损变质,而且运费常超过原价很多;各地贡品在本地属珍品,但运抵邺城后可能属下品,这样既不能供官府使用,又造成贡物的积压浪费,得不偿失。
于是计然建议,不如在各郡设置均输官,统筹物资。一般贡品不再运送,转而让官商运往需要此物的地区售卖。比如上郡白翟特产的牛羊骏马,就不必千里入邺,在太原、魏氏处售卖便可以获得不菲的价格了。这样,既可减少以往贡品运送造成的损失,又可相对减轻民户负担,同时还增加了财政收入。此外,均输官也要负责各地粮食的调拨和输送。
所谓“平准”,主要目的是要使赵氏各地物价保持常态,防止私商操纵市场,牟取暴利,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手段。计然美其名曰:“制万物低昂,常操郡县赢资”,主要调节的,是粮食、盐、酒的价格。
这两个机构,无不是计然经济理论的直接体现,暂时试行于邺地十二乡,一年后若行之有效,再推向赵氏七郡,以及东方的鲁、莒、泗上诸国,实现这片区域的经济一体化。
至于现在,均输、平准二丞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件挑战,就是要和太仓合作,完成计然“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平籴计划。
太仓令丞一如其名,是管仓禀府库的官名,赵氏在各郡和交通冲要设置了”常平仓“,其用处是储存均输官从各地调拨的粮食,正所谓“丰年则籴,岁俭则粜”。
时间进入八月份,各地陆续完成收获,均输、平准、太仓三令丞新官上任,他们基本上都出身计吏,已经系统学习过计然的经济理论,以及计侨的实用数学,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收购和储存。
平准官掌握各地粮食价格,对河内、邺、邯郸等粮价偏低的地方,均输官以官方的姿态介入,大举平价收粮。
因为今岁赵氏水利工程效果明显,加上龙骨水车、堆肥的推广,各郡差不多都得到了丰收,所以当官府来收购粮食时,民众还是欢迎的。更何况收购的价格是超出市肆商贾的,民众顿时趋之若鹜,不过均输官的属吏也嘱咐各家都要有余粮,以备不时之需。
一车又一车金灿灿黄橙橙的粮食被运入郡首府的常平仓,太仓令丞的属吏接管后,将粟、麦按仓储存。要一直等到外面荒年,市场粮价高的时候,又在平准官的标准下,适当降低价格,将常平仓中的粮食进行出售,平抑粮价。
于是到了九月份时,计然一统计,赵氏七郡一都,八座常平仓粮一共存粮一四十六万石,相当于八十万亩粟田产出(赵氏的亩大概相当于0.29公亩,一般而言亩产一石半,邺地为两石),邺地一年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