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远交近攻(2 / 2)
政事堂正式开始商议河北道、河南道、河东道与关内道的事宜。
北方的藩镇,在李儒沛登上皇位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表现,不说拥护也不说反对,但李儇被尊为太上皇、杨复恭及其同党被斩杀之后,北方的藩镇纷纷开始上奏折了,表示拥护皇上,愿意按时缴纳赋税,服从朝廷之敕令,遵从皇上之圣旨。
当然,这些奏折,压根没有说到军队的事宜,更没有触及到北方节度使的任命事宜,他们都知道皇上将北方进行了重新的划分,仅仅剩下了河北道、河南道、河东道以及关内道,并且将突厥占领的地方,命名为新疆道,这就预示着节度使需要大量的裁撤,这会要了北方藩镇的命,他们是不会提到如此敏感的事情的。
此次政事堂议事,主要还是商讨如何对待北方藩镇的事宜。
以高驰邦为首的认为,朝廷必须抓紧收复北方诸多地方,彻底剿灭藩镇,接不允许藩镇自行掌控军队,若是朝廷在短时间之内没有任何的动作,这会让藩镇产生侥幸的心理,加快扩充力量的步伐,这样对朝廷是不利的。
以郑从谠为首的则认为,目前之情况下,暂时不要征伐藩镇,北方藩镇的数量繁多,就算是要彻底剿灭藩镇,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皇上登基的时间不长,京城长安、东都洛阳以及河南府等地,尚需要耗费气力整顿,若是能够稳定一年左右的时间,让京城长安等地彻底的稳定下来,那么征伐北方藩镇的时机就完全成熟了。
郑从谠同时还认为,就算是征伐藩镇,也要采取两套手段,让一些力量弱小的藩镇投降,故里那些力量强悍的藩镇,同时要采取远交近攻的方式,切不可全面出击,让所有藩镇都联合起来了,那样剿灭的难度会增大。
崔安潜是倾向于郑从谠的意见的,京师重地非同一般,再说皇上登基的时间不长,目前首要的任务是稳定,一旦彻底稳定了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那么一切的条件就成熟下来了,不管是征伐藩镇还是突厥,都没有问题了。
此次政事堂争议的时间不是很长,高驰邦也认为郑从谠的意见是仔细考虑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毕竟皇上登基的时间不长,百姓尚未完全稳定下来,如此的基础之下,突然开始兴兵征伐藩镇,可能会引发百信的不安和骚动。
商议完毕藩镇与突厥的事宜之后,崔安潜出乎预料的提出了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皇上后宫之问题,按说政事堂是不能够讨论这等事情的,不过情况有些特殊,皇后娘娘好几次建议皇上要考虑后宫的事情,皇上都没有理会,含糊过去了,皇后娘娘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恳请政事堂专门商议此事,直接给皇上提出建议。
崔安潜提出来这件事情之后,众人目瞪口呆,这后宫乃是皇上的家事,崔安潜参与其中,还能够解释,毕竟身份不一样了,可其他人商议,是不是不合适,皇上若是发脾气了,众人也是无话可说的。
要知道皇上对政事堂是很看重的,诸多的大事情,都要经过政事堂商议,而且皇上还专门强调了,政事堂议事的时候,众人必须从公心的角度出发,绝不能够有私心,导致商议事情的时候,出现不必要的争执,有些时候,皇上甚至亲自参加政事堂议事。
政事堂议论后宫的事宜,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不过皇上的情况也是非常特殊的。
崔安潜刚刚说完,郑从谠就开口了,直截了当的说这件事情政事堂商议是不合适的,此乃是皇上之家事,应该有皇上和皇后娘娘做出决定,朝中大臣议论这样的事情,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合适的。
崔安潜也有一些无奈,其实他也不想提出来这件事情,只不过皇上的后宫里面,只有皇后娘娘和五位夫人,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天下人和朝中大臣不会议论皇上,但是会暗地里议论皇后娘娘,同样会议论崔氏家族,这是崔安潜难以承受的,也是不愿意看见的。
其实担任第一丞相之后,崔安潜兢兢业业,生怕做错了什么决定,皇上越是信任,他越是小心谨慎,而且还时常提醒崔氏家族的人员和子弟,一定要尽心竭力的效忠皇上,切不可有什么非分之举,这对于崔氏家族来说十分重要,毕竟清河崔氏隐隐成为了大唐第一名门望族,在任何的事情上面,都是要小心谨慎的。
郑从谠认为政事堂不应该讨论后宫的事宜,崔安潜也没有办法,他其实也知道讨论后宫的事情,肯定是不合适的。
政事堂讨论完毕之后,崔安潜、郑从谠、刘允章、高驰邦、钱士渠、于承惠和崔慎由等人起身前往紫宸殿,其余的尚书御史则是各自去忙事情了。
一路上,崔安潜都在思索后宫的事宜,看来他也要直接提出来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