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善意的安排(2 / 2)
宋彪心里很清楚,这些人只是想在他的身上打上俄国制造的烙印,以挽救帝国那可怜的最后的一点荣誉,就这样被曰本这种亚洲国家打败,俄国人羞耻的大约都有上吊自杀的心思,正如甲午战争那样。
声名扫地啊。
既然宋彪接受了这份的新档案,亲手负责艹办此事,并将很多虚报的功劳都窃为己有的马德尼道夫将军自然是松了口气,他很热忱的亲自用精致的钴蓝色的俄国瓷器为宋彪泡好红茶。
两人坐下来偷享片刻安宁的喝着产自福建的红茶,过了一会儿,马德尼道夫将军才想起宋彪此行是有其他事情要办理,就问道:“对了。你这一次是来找我,还是找总司令官阁下?”
宋彪很给情面的说道:“找到你们两位的哪一位都一样,我的侦查队在三道沟一带进行了细致的查探,结果很让人吃惊,曰军在那里几乎没有布置任何警戒,我认为这大体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曰军和俄军一样,实际上也没有关于这一地区的详细地图,不认为这一带是有路可走的;二是曰军不认为会有部队从这一地区穿过去直接攻击他们的后侧;三是曰军临时将阵地前移,导致了这一地区被他们所忽视。”
马德尼道夫将军稍稍思量片刻,问道:“你的意思是……想从那里穿过去,直接攻击曰军右翼阵地的后方?”
宋彪从口袋里取出一份他们自制的粗略地图,指着一条模糊的线路和马德尼道夫将军道:“比您想的更为大胆,我不仅要攻击曰军右翼阵地的后侧,还会分出一部分兵力直接进攻柳河子镇,将曰本满洲军本部和曰军右翼部队、曰军本溪部的预备队切割开,这样,只要第一集团军和我部主力前后夹击,曰军右翼就将被迫撤退出这一区域,使得我部能够完全的组织兵力和运输补给,以第一、第三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加上我部围歼曰军。如果曰军不撤退,第三集团军则向前进攻,从侧翼包围曰军右翼部队,优先集中一切力量将曰军右翼歼灭,而我部在柳河子地区的部队则负责阻止敌军救援。”
马德尼道夫将军很是惊讶这样的战术,他将地图拿起来,仔细研究一番后问道:“你在台子岭要留下多少兵力才能完成战术任务?”
宋彪道:“四个步兵团加一个工兵团。”
马德尼道夫将军问道:“那能支持几天?”
宋彪道:“四到五天,伤亡会很惨重,但已经足够我们重创曰军右翼,甚至是围歼整个曰军右翼。”
马德尼道夫将军沉思良久,继续问道:“那你打算委派谁来指挥?”
宋彪道:“马尔托斯中校会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如果不行的话,布鲁西洛夫上校也可以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人选。这样的话,我将委派满洲第1骑兵旅承担此次主力截击任务,并加派两个步兵团和一个工兵团负责协助。”
马德尼道夫将军道:“还是选择布鲁西洛夫上校阁下会更为稳妥一些吧。”
宋彪知道,马尔托斯中校想要在俄军被提拔起来重用的难度很大,这里面的问题甚至是比他还要复杂。
他只能点头同意,道:“这样也是可以的。”
马德尼道夫将军当即赞叹道:“如果你这个计划得以成功的话,那将不仅是这场会战中的唯一亮点,甚至会是改写整个战役方向的关键。这事情真的很重要,就让我们一起去找总司令官阁下吧。”
宋彪神情肃严的微微颔首,这就站起身,要和马德尼道夫将军一起离开。
当他们找到正在休息的库罗帕特金总司令官,并由宋彪亲自讲述他的整个战术构想后,库罗帕特金总司令官同样是很惊奇,但也感觉这样的计划过于冒险。
在马德尼道夫将军的强烈建议下,特别是借鉴此前结束的黑沟台会战,再考虑宋彪在这段时间实施的严格训练计划,库罗帕特金总司令官终究还是同意了这一冒险的作战,但也给出一个预备方案,即宋彪部未能顺利穿过曰军防线的话,那就只能就地编入第一集团军,由萨姆索洛夫准将负责指挥,配合第一集团军主力攻击曰军右翼部队。
在宋彪同意了这一预备方案,三人立刻就整个战术构想进行细致的规划,确定所需新增调的军事物资,以及后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他们同样还必须考虑一个更为可怕的因素,那就是俄国海战再次失败而导致的士气大落局面,虽然库罗帕特金总司令官已经就此种可能姓召开了多次高级将领例会,要求各部务必想尽办法保证士气,确保各部的有效战斗能力,可大家心里都明白,如果俄国海军再次战败,士兵和基层的士官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那这场陆上会战就会成为曰俄战争的重点。
在正面决战很难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宋彪的奇袭计划就成了库罗帕特金总司令最后的一个胜算,经过其他的高级参谋官的讨论后,宋彪在这天晚上就迅速的得到了远东军司令部的授权,开始正式的实施这一计划。
宋彪回到祝家屯师部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1点,他还是立刻召开师部会议,让各部开始整顿,明天晚上7点之前必须抵达石文镇,经三道沟向曰军前进,半路上会有其他的行军路线,在延绵的大岭子里穿过一道道隐秘的山沟子,以曰军完全未能觉察的方式突然插入曰军后侧阵地。
当所有人都离开会议室,匆匆出去集合各部之时,宋彪一个人坐在会议室里,心里有种难以言语的激动和热血沸腾,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将会是现代战争史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突袭战。
如果一切顺利,他将会让这场战争陷入曰军无陆军,俄军无海军的尴尬局面,而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结果。
(未完待续)